〖授課題目〗
本章共分三部分:
第一節(jié) 資本成本
第二節(jié) 杠桿原理
第三節(jié) 資本結構
〖教學目的與要求〗
本章主要是在上一章的基礎上對財務管理中資金的籌資資本成本、最佳資本結構進行講述。通過教學,希望能使學生學會分析計算企業(yè)籌資成本、最佳資本結構;建立風險意識,掌握風險的衡量與分析方法,將所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。
〖教學重點與難點〗
【重點】 1、資本成本的計算
2、經(jīng)營杠桿、財務杠桿和總杠桿的計算
3、籌資無差別點
【難點】 1、經(jīng)營杠桿、財務杠桿
2、籌資無差別點
〖教學方式與時間分配〗
教學方式:講授
時間分配:本章預計6學時
〖教學過程〗
講授內(nèi)容備注
§4-1 資本成本
一、概念:
(一)概念:
企業(yè)籌集和使用資金而付出的代價。
廣義:任何資金、短期和長期
狹義:長期資金(包括自有資本和借入長期資金)的成本
長期資金也被稱為資本,其成本稱為資本成本。
(二)內(nèi)容:
1、籌集費用:手續(xù)費、發(fā)行股票、債券的發(fā)行費用:
2、占用費用:股息、利息籌
(三)計算方法:
資本成本率= 年占用費用
籌集總額-籌資費用
籌資費用作為籌資總額的扣減項的原因:
1.籌資費用在籌資前已用為一次性費用發(fā)生了耗費,不
屬于資金使用期內(nèi)預計持續(xù)付現(xiàn)項目。
2.可被企業(yè)利用的資金是籌資凈額而非籌資總額,按配
比原則,只有籌資凈額才能與使用費用配比。
3.從出讓資金的投資者來看,資金成本即為投資報酬,
投資報酬主要表現(xiàn)為在投資期間而獲得的收益額,顯
然,投資費用并非投資者的收益。
二、資本成本的性質
1、從價值屬性看,屬于利潤分配(屬于投資收益的再分配)
2、從支付的基礎看,它屬于資金使用費即財務費用
3、從資本成本的計算與運用價值看,它屬于預測成本
4、從投資者方來看,它是投資者提供資本時要求補償?shù)馁Y
本報酬率
5、從籌資方來看,是企業(yè)為獲取資金所必須支付的最低價格。
三、資本成本的作用
1、比較籌資方式、選擇追加籌資方案的依據(jù)
籌資成本低 邊際收益=邊際成本
2、評價投資項目,比較投資方案和追加投資決策的主要標準
3、作為評價企業(yè)經(jīng)營成果的依據(jù)
四、個別資本成本
(一)債務資本成本(利息抵稅)
1、銀行借款 = 借款總額×年借款利率×(1-所得稅率)
成本率 借款總額×(1-籌資費用率)
注意:f可忽略
上述計算長期借款成本的方法比較簡單,但缺點在于沒有考
慮貨幣的時間價值。在實務中,還有根據(jù)現(xiàn)金流量計算長期借款
成本的,其公式為:
l(1-f1)=
k1=k(1-t)
式中:p——第n年末應償還的本金;
k——所得稅前的長期借款資本成本;
k1——所得稅后的長期借款資本成本;
2、發(fā)行債券資本 = 債券面值×年利率×(1-所得稅率)
成本率 籌資總額×(1-籌資費用率)
注意:溢、折價
例:企業(yè)發(fā)行面值100萬元的債券,票面利率9.8%,溢價120
萬元發(fā)行,籌資費率2%,所得稅率33%
債券成本率= 100×9.8%×(1-33%)/ 120×(1-2%)
= 5.583%
上述計算債券成本的方式,同樣沒有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。
如果將貨幣的時間價值考慮在內(nèi),債券成本的計算與長期借
款成本的計算一致。
b(1-fb)=
kb=k(1-t)
k——所得稅前的債券成本;
kb——所得稅后的債券成本。
例 、某公司發(fā)行總面額為500萬元的10年期債券票面利率
為12%,發(fā)行費用率為5%,公司所得稅率33%,該債券的成本:
kb=500×12%×(1-33%)/500×(1-5%)
=8.46%
(二)權益資資本成本(股利不抵稅)
1、優(yōu)先股 = 優(yōu)先股股利
成本率 籌資總額×(1-籌資費用率)
注意:溢價
例:企業(yè)發(fā)行優(yōu)先股面值100萬元,股利率14%,溢價為120
萬元發(fā)行,籌資費率5%,
則:優(yōu)先股成本率 = 100×14% / 120(1-5%)=12.28%
2、普通股 = 第一年股利 + 以后年度預計
成本率 籌資總額×(1-籌資費率) 股利增長率
3、留存收益成本
留存收益是股東對企業(yè)追加投資。
如果企業(yè)將留存收益用于再投資所獲得的收益率低于股東自
己進行另一項風險相似的投資收益率,企業(yè)就不應保留存收益應
將其分派給股東。
留存收益 = 第一年股利 + 以后年度預計
成本率 籌資總額 股利增長率
同普通股,但不考慮籌資費用。
例、某公司普通目前市價為56元,估計年增長率為12%,本
年發(fā)放股利2元,則:
d1=2×(1+12%)=2.24
ke=2.24/56+12%=16%
五、綜合資本成本
綜合資金 = ?(各個別資本 ×各個別資本
成本率 成本率 占總資產(chǎn)比例)
kw=
式中:kw——加權平均資本成本;
kj——第j種個別資本成本;
wj——第j種個別資本占全部資本的比重。
例:某企業(yè)賬面反映的長期資金共500萬元,其中長期借款
100萬元,應付長期債券50萬元,普通股250萬元,保留盈余為
100萬元;其成本分別為6.7%、9.17%、11.26%、11%問該企業(yè)的
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為:
6.7%×100/500+9.17%×50/500+11.26%×250/500+11%×100/500
=10.09%
比重:賬面價值
市場價值:債券、股票以市場價格確定
目標價值:債券、股票以未來預計目標市場價格確定
六、邊際資本成本
邊際資本成本是指資金每增加一個單位而增加的成本。
邊際資本成本也是按加權平均法計算的,是追加籌資時所使
用的加權平均成本。
計算方法見書。
【作業(yè)】 某企業(yè)籌資總額100萬元,有a、b、c三個方案
資金來源 資金成本率 a b c
發(fā)行債券 8% 20 20 30
銀行借款 6% 30 40 30
發(fā)行優(yōu)先股 11% 30 - 10
發(fā)行普通股 14% 20 40 30
試確定最優(yōu)方案(綜合資本成本率最低)b方案
§4-2 杠桿原理
一、基本概念
(一)成本習性模型
y=a+bx
1、
固定成本
2、 變動成本
3、 混合成本
(二)邊際貢獻
銷售收入-變動成本
(三)息稅前利潤
邊際貢獻-固定成本
二、經(jīng)營杠桿
(一)經(jīng)營杠桿的概念
在某一固定成本比重的作用下,銷售量變動對利潤產(chǎn)生的
作用,被稱為經(jīng)營杠桿。
邊際貢獻變動率=銷售量變動率
息稅前利潤變動率>銷售量變動率
(二)經(jīng)營杠桿的計量
經(jīng)營杠桿系數(shù)
dol=
式中:dol=經(jīng)營杠桿系數(shù);
△ebit——息前稅前盈余變動額;
ebit——變動前息前稅前盈余;
△q——銷售量;
q——變動前銷售量。
假定企業(yè)的成本——銷量——利潤保持線性關系可變成本
在銷售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不變,固定成本也保持穩(wěn)定,經(jīng)營杠桿
系數(shù)便可通過銷售額和成本來表示:
公式1:
dol=
公式2:
dol=
vc——變動成本總額;
s——銷售額。
公式一:用于計算單一產(chǎn)品的經(jīng)營杠桿系數(shù)
公式二:除了用于單一產(chǎn)品外,還可用于多種產(chǎn)品
(三)經(jīng)營杠桿與經(jīng)營風險
經(jīng)營風險指企業(yè)因經(jīng)營上的原因而導致利潤變動的風險,影
響企業(yè)經(jīng)營風險的因素很多,主要有:產(chǎn)品需求、產(chǎn)品售價、
產(chǎn)品成本、調整價格的能力、固定成本的比重。
其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,固定成本越高,經(jīng)營杠桿系數(shù)越
大,經(jīng)營風險越大。
三、財務杠桿
(一)財務杠桿的概念
在企業(yè)資本結構一定的條件下,企業(yè)息稅前利潤的變動對所
有者利益變動的影響,稱為財務杠桿
(二)財務杠桿的計量
dfl= deps / eps
debit / ebit
dfl=息稅前利潤 / 息稅前利潤-債務利息額
=ebit / ebit-i
dfl=1說明企業(yè)無負債,利息為0
eps-普通股每股利潤 deps-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額
ebit-息稅前利潤額 debit-息稅前利潤額
在有優(yōu)先股的條件下,由于優(yōu)先股股利通常也是固定的,但
應以稅后利潤支付,此時,上列公式應改寫成下列形式:
dfl=
pd——優(yōu)先股股利。
(三)財務杠桿與財務風險
其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,債務利息越多、優(yōu)先股股息越高,
財務杠桿系數(shù)越大,財務風險越大。
五、總杠桿
(一)總杠桿的概念
兩種杠桿共同起作用,那么銷售額稍有變動就會使每股收益
產(chǎn)生更大的變動,通常把這兩種杠桿的連鎖作用稱為總杠桿作用。
(二)總杠桿的計量
dtl=dol×dfl
為了達到某一總杠桿系數(shù),經(jīng)營杠桿和財務杠桿可以有很多不
同的組合。
(三)總杠桿與企業(yè)風險
其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,總杠桿系數(shù)越大,企業(yè)風險越大。
§4-3 資金結構
一、涵義:
廣義:負債/所有者權益
狹義:長期負債/主權資本
最佳資本結構標準:1、綜合資金成本率最低
2、企業(yè)價值最大化
3、保持一定的彈性
二、當息稅前利潤保持不變時,最佳資本結構使主權資本率最大
主權資本利潤率=
投資報酬率+負債/主權資本×(投資報酬率-負債利率)
息稅前利潤:利潤+利息、凈利潤+所得稅+利息
例:企業(yè)擬投資200萬元擴建一生產(chǎn)線,預計年可增加稅前
利潤50萬元,試確定下列各籌資方案中負債與主權資本的比例,
哪個為最優(yōu)方案?
(1)0 (2)1:2負債年利率18%
(3)1:1負債年利率16% (4)2:1負債年利率20%
解:投資報酬率=50/200×100%=25%
各方案下主權資本利潤率:
(1) 25%
(2) 25%+ 1/2(25%-18%) =28.5%
(3) 25%+1/1(25%-16%) =34%
(4) 25%+2/1(25%-20%) =35%
投資報酬率高于負債利率,適當提高負債,利用財務杠桿作用
例:企業(yè)基年投資收益率20%,收益額200萬元,計劃年度預
計投資收益率25%,借入資金年利率15%,若要求計劃年度獲得
主權資本利潤率為30%,資產(chǎn)總額保持基年水平,求計劃年度負
債額度為多少?
解:基年資產(chǎn)總額=200/20%=1000萬元
計劃年度負債/主權資本=30%-25% = 1/2
25%-15%
又因為負債+主權資本=1000萬元
負債=1000×1/3=333.33萬元
稅后主權資本利潤率=稅前主權資本利潤率×(1-所得稅率)
三、籌資無差異點分析
(一)概念
每股收益的無差別點,指每股收益不受融資方式影響的銷售水平。
在每股收益無差別點上,無論是采用負債融資,還是采用權益融
資,每股收益都是相等的,若以eps1代表負債融資,以eps2代表
權益融資,有:eps1=eps2
(二)計算
s:為每股收益無差別點銷售額
q:為每股收益無差別點銷售量
ebit:為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息稅前利潤
(三)判斷標準
【小結】:
本節(jié)是本課程中的重點內(nèi)容之一,主要注意掌握籌資渠道、
方式、資本金制度的內(nèi)容、資本成本與資本結構的計算一分析、
負債籌資的種類及具體應用。
【舉例】
例1:某公司本年度只經(jīng)營一種產(chǎn)品,息稅前利潤總額90萬
元,變動成本率40%,債務籌資利息總額40萬元,單位變動成本
100元,銷售數(shù)量10,000臺,試求dol、dfl、dtl。
解:p=100/40%=250(元)
固定成本=(250-100)×1×104-90×104=60(萬元)
dol=1+a/p=1+600,000/900,000=1.67
dfl=90/(90-40)=1.8
dtl=1.67×1.8=3
例2:某公司經(jīng)批準增發(fā)股票增資,已發(fā)股票每股市價12元,
該公司當期繳納所得稅500萬元,稅后利潤的20%用作公積金和
公益金,剩余部分用于分配股東利潤,公司已經(jīng)發(fā)行股票100萬
股,增資后預計股票的市盈率將下降25%,公司稅后利潤分配給
股東的部分按發(fā)行總股數(shù)平均每股7元,公司所得稅率30%,試
計算實際、預計未來的市盈率及股票發(fā)行價格。
解:稅前利潤=500/30%=1666.67(萬元)
稅后利潤=1666.67×(1-30%)=1166.67(萬元)
提取公積金、公益金=1166.67×20%=233.34(萬元)
每股收益=933.33/100=9.33元/股
實際市盈率=12/9.33=1.29
未來市盈率=1.29×(1-25%)=0.97
股票發(fā)行價格=7×0.97=6.79(元)
例3:某企業(yè)資金總額為2000萬元,借入資金/主權資本=1:1,
負債年利率10%,普通股股數(shù)為50萬股,所得稅率33%,2003年
企業(yè)息稅前利潤為300萬元,?試計算企業(yè)dfl,普通股每股收
益,?若2004年企業(yè)息稅前利潤增長率為20%,則普通股每股收益
為多少?
解:?dfl=300 / (300-2000×1/2×10%)=1.5
eps=(300-2000×1/2×10%)/ 50×(1-33%)
=2.68
?eps=2.68×(1+1.5×20%)=3.484
例4、某某公司原有的長期資金來源為1000萬元,全部為普通
股(20萬股,每股面值50元)現(xiàn)決定增加500萬元長期資金,其
方案有三:?全部發(fā)行普通股,增發(fā)10萬股,每股面值50元;
?全部籌措長期負債,年利率12%;?全部發(fā)行優(yōu)先股,年股利率
11%,所得稅率50%求:?普通股與長期負債,普通股與優(yōu)先股
的籌資無差別點,及在此點每股收益;?若息稅前利潤分別為150
萬元,200萬元應采用何方案?
解:?設籌資無差異點息稅前利潤
a、普通股與長期負債:x
x·(1-50%) = (x-500×12%)(1-50%)
30 20
解之x=180時,此時eps=180×(1-50%)/ 30=3
b、普通股與優(yōu)先股:y
y(1-50%) = y(1-50%)-500×11%
30 20
解之y=330萬元,此時eps=330×(1-50%)/ 30=5.5
?150萬時選普通股、200萬時選債券
例5、某公司的有關資料如下:
1)稅息前利潤800萬元;
2)所得稅率40%;
3)總負債200萬元,均為長期債券,平均利息率10%;
4)預期普通股報酬率15%;
5)發(fā)行股數(shù)不600000股(每股面值1元)
6)每股帳面價值10元。
該公司產(chǎn)品市場相當穩(wěn)定,預期無成長,所有盈余全部用于
發(fā)放股利,并假定股票價格與其內(nèi)在價值相等。
要求:1)計算該公司每股盈余及股票價格;
2)計算該公司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;
3)該公司可以增加400萬元的負債,使負債總額成
為600萬元,以使在現(xiàn)行價格下購回股票(購回股票數(shù)四舍
五入取整)。假定此項舉措將使負債平均利息率上升至12%,
普通股權益成本由15%提高到16%,息稅前利潤保持不變。試問
該公司應否改變其資本結構(提示:以股票價格高低判別)。
4)計算該公司資本結構改變前后的已獲利息倍數(shù)。
答案:
1)息稅前利潤 800
利息(200×10%) 20
稅前利潤 780
所得稅40% 312
稅后利潤 468
每股盈余=468/60=7.8
股票價格=7.8/0.15=52
2)所有者權益=60×10=600萬
加權平均資金成本
=10%×200/(200+600)×(1-40%)+15%×600/(200+600)
=1.5%+11.25%=12.75%
3)息稅前利潤 800
利息(600×12%) 72
稅前利潤 728
所得稅40% 291.2
稅后利潤 436.8
購回股數(shù)=400萬/52=76923
新發(fā)行在外股份=600000-76293=523077
新的每股盈余=436.8/523077=8.35
新的股票價格=8.35/0.16=52.19
4)原已獲利息倍數(shù)=800/20=40
新已獲利息倍數(shù)=800/72=11.11
【作業(yè)】
1、 某公司2004年度有關資料如下:
資產(chǎn)總額 4000萬元
其中:債券 1000萬元
優(yōu)先股 1000萬元
普通股(500萬股) 2000萬元
利息、稅收前收益 640萬元
利息支出 120萬元
優(yōu)先股息 150萬元
所得稅稅率 25%
請計算:(1)該公司的財務杠桿系數(shù)
(2)普通股每股凈收益
(3)假如利息稅收前收益下降15%,每股收
益下降率及下降后每凈收益
2、 按習題1的資料,公司擬增加資金3000萬元,可供選擇
的籌資方案有:
(1) 增發(fā)12%的公司債3000萬元;
(2) 增發(fā)15%的優(yōu)先股3000萬;
(3) 增發(fā)每股4元的普通股750萬股。
請用無差別點分析法選擇籌資方案(列出全部計算過程)
【參考書】
《財務管理》注冊會計師考試輔導教材 第五章 融資管理
《企業(yè)財務管理》中山大學出版社
第五章 資金成本 第六章 資金結構
《企業(yè)理財學》遼寧人民出版社 第二篇 籌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