價內(nèi)稅和價外稅
1.價內(nèi)稅是由銷售方承擔稅款,銷售方取得的貨款就是其銷售款,而稅款包含在銷售款中并從中扣除。由此得出:
貨款(含稅款)=銷售款(含稅款)→稅款=貨款(銷售款)×稅率
2.價外稅是由購買方承擔稅款,銷售方取得的貨款包括銷售款和稅款兩部分,即貨款=銷售款+稅款。
由于稅款=銷售款×稅率,而這里的貨款(即含稅價格)減去稅款,即不含稅價格,因此,稅款=貨款-銷售款=貨款-稅款÷稅率,通過上面的等式進行演算,得出稅款的計算公式為:稅款=[貨款/(1+稅率)]×稅率。
價內(nèi)稅和價外稅區(qū)別
所以,價內(nèi)稅與價外稅的最直接的區(qū)別在于計算稅款的應用公式的區(qū)別:
價內(nèi)稅:稅款=貨款(銷售款-收入)×稅率=含稅價格×稅率
價外稅:稅款=[貨款/(1+稅率)]×稅率=不含稅價格×稅率
看一下舉例說明吧,會豁然開朗的。
在我國,“價外稅”主要指的是“增值稅”,“價內(nèi)稅”主要是 “消費稅”(常見的稅),下面以這兩個稅為例,解釋一下“價外稅”與“價內(nèi)稅”。
一、價外稅
顧名思義,價外稅就是在商品價格之外征收的稅。就是說,商品先定價,定完價后準備賣的時候,再讓你繳稅。1979年我國開始試行征收增值稅,當時市場經(jīng)濟剛剛興起,增值稅的誕生也是順應了商品經(jīng)濟的發(fā)展。
舉個例子:
老王自己釀了一壇酒,取名“桂花釀”。九月初九這一天,老王就想把這壇酒拿到集上去賣,于是開始琢磨賣個什么價比較好。想了一下,買桂花用了60元錢,自己釀酒的工錢就算30元好了,成本就是90元(60+30)啦,干脆湊個整數(shù)賣100元,自己賺10元錢的利潤。(這個100元就是商品的定價,成本+利潤)。
來到集上,老王擺好攤,把一塊寫有“100元”的牌子立在旁邊,正準備吆喝呢,突然來了1個人。。。。。。
來者非是旁人,正是稅務局的小李。小李說:“王叔叔,您是在賣酒啊”,老王疑惑不解,“對啊”,小李說:“您打算賣多少錢?”,老王說:“這不寫著了嗎,100元”,小李說:“行啊,不過您要繳個稅,增值稅”。老王說:“交多少?”小李說:“交17塊錢吧,不過這17塊錢您可以讓買酒的人付,您不是賣100元嗎,現(xiàn)在別100了,您改成117元不就完了嗎”,老王一琢磨,117,交稅17,還是剩下100,跟原來一樣,還行。于是非常痛快地答應了,將牌子上的100改成117元。
不一會,老王就把酒賣出去了,賣了117元,17元是增值稅,自己還是有100元的收入。
這個故事就是價外稅的解釋,就是說商品的價格都定好了,然后針對定好的價格額外征得稅,計算公式就是:含稅售價/(1+17%)*17%。一般我們看到的商品價格,除非特別說明不含稅,都是含稅的。
二、價內(nèi)稅
先聽故事,再解釋。
書接上文。老王賣了117元,很開心,收拾收拾東西,剛準備離開呢,只聽背后有人說話了:“等一下老爺子,事情還沒完呢”,老王嚇一跳,回過頭來一瞧,原來是稅務局的小趙。
“老爺子,您還得交消費稅吶”
“剛才不是交了增值稅了嗎?”
“這個消費稅,是您生產(chǎn)加工這壇酒的時候要交的稅,不是您賣酒的時候交。這跟增值稅是兩種稅,是針對不同的環(huán)節(jié)征的?!?/p>
“要交多少消費稅啊?”
“當初您定價是100元對吧,就交100×5%=5元錢。就是說,您定價的時候,只考慮成本和利潤是不對滴,這個消費稅在您釀酒的時候就已經(jīng)產(chǎn)生了,您定價的時候還要加上消費稅5塊錢,這樣您這100里面,包括成本60元,加工費30元,還有消費稅5元,最后利潤只有5元,所以它叫做價內(nèi)稅,因為100里面包含5元的消費稅啊”。
這個故事解釋了“價內(nèi)稅”。因為是在生產(chǎn)加工環(huán)節(jié)產(chǎn)生的,就是在最終定價之前產(chǎn)生的,定價的時候把它算到里面去,所以叫“價內(nèi)稅”。
計算公式:售價(不含增值稅,含消費稅)x消費稅率
定價是這樣的:成本+利潤+消費稅(售價x消費稅率)=售價